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4-4:新国际秩序 (第2/2页)
与此同时,俄罗斯也发出善意讯号。2034年,莫斯科宣布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,并恢复1945年中俄边界条约框架。南京回应此举,设立「黑龙江经济合作区」,允许俄资参与东北铁路与能源建设。 尽管西方媒T对民国与俄国的靠近表现出一丝疑虑,但外交部声明强调:「新民国奉行不结盟原则下的多边协作,既是和平承诺,也是主权展现。」 在联合国方面,2035年秋天,联合国大会以压倒X票数通过第3388号决议,恢复中华民国对中国席位的代表权。决议中明言:「基於宪政民主与主权实践,承认南京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。」 许多人形容这一年是「民国重返世界舞台元年」。 但并非所有盟友关系都一帆风顺。部分欧洲国家与东南亚邻邦对中华民国的复兴抱持疑虑,尤其关注其对南海、藏疆边界的主权主张。南京虽已在宪章中提出「未定地区由公投决定」条款,但在外交实务上,这种弹X也被视为战略模糊。 尽管如此,整T而言,中华民国成功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东亚民主阵营的中枢国家,在美中对抗崩解之後,填补了亚洲战略真空,并在新国际秩序中写下属於自己的篇章。 国际关系学者普遍认为,这波同盟重构不只是地缘政治的调整,更是价值观的重整──自由、法治与多边合作,重新成为亚洲的共识语言。而中华民国,正是这场新秩序中的关键发言者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