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冠下的福尔摩沙_2-5:L敦的命令与本地人的焦虑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2-5:L敦的命令与本地人的焦虑 (第2/3页)

国参战,「无理且羞辱」.

    ---

    二、不同世代的对立

    社会舆论迅速分裂.接受英语教育、受惠於殖民制度的仕绅阶层倾向支持徵兵,主张这是「忠诚与升迁的契机」.台北律师公会甚至刊登社论,呼吁「以军功证明福尔摩沙的文明程度」.

    反观底层工人与青年学生,则普遍感到被剥夺选择的自由.一位打狗的码头工人受访时说道:「我们的语言、土地与未来都不属於自己,现在连命也要被借去打仗.」

    部分中学教师秘密印制传单,质疑徵兵程序的合法X;而在大墩师范学院,有学生因公开反战而被退学.总督府虽未公开承认镇压措施,实则已透过「高阶情报巡官职系」加强校园监控,并向报社施压,要求「避免刊载煽动X字句」.

    ---

    三、帝国命令与地方焦虑

    1941年6月,徵兵办事处正式於台北与打狗开放登记,现场门庭冷落.总督府旋即颁布新规:未於期限内登记者,将失去公职、学籍与配给资格,并可能遭警方列为「消极违抗者」.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