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3-3:殖民秩序的日常渗透 (第2/3页)
全岛中学与师范T系完成整并,实施统一课纲.历史与公民教育课强调「英国帝国的责任与荣光」,并以「福尔摩沙为英国全球网络的重要节点」为主题撰写教材. 虽然初等教育允许以闽南语口语辅助教学,实际上各校普遍推行「全英语日」,教师若无法以英语授课将被降薪或调职.学生早晨需唱〈GodSavetheQueen〉,并在升旗时接受「忠诚训练讲习」,内容从消防演练到意识宣导. 本地家长虽有怨言,却难以违抗制度.许多家庭为了子nV未来前途,被迫接受殖民教育模式.有资源者甚至将子nV送往苏格兰或英格兰留学,期盼能进入l敦或Ai丁堡的大学T系,视其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门票. --- 三、模糊的本地认同 1950年代末期,福尔摩沙的年轻一代逐渐在殖民秩序中成长.许多出生於战後的新世代,习惯英语学习与帝国文化熏陶,对「祖国中国」仅停留在课本与长辈叙述中.他们熟悉l敦、曼彻斯特、加尔各答的地名,却对重庆、南京甚至金门感到陌生. 殖民政府刻意鼓励这种「帝国地理感」,在各地设置「英联邦青年中心」,举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